首页 > 新闻中心 > 电力技术<

电力技术
超低频介质损耗绝缘耐压测量仪
时间:2024-03-17

中试控股技术研究院鲁工为您讲解:超低频介质损耗绝缘耐压测量仪

中试控股是ZSHVA-30KV超低频电缆介质损耗测试仪源头实力大厂
可以完成试验:应用于6kV10kV35kV电缆、电力电容器、大中型发电机、电动机的无损耐压及介质损耗等项目的测试,集成介质损耗诊断系统、耐压测试等多种测试功能,峰值电压可达80kV
参考标准:DL/T849.4-2004IEEE400.2-2013
ZSHVA-30KV超低频电缆介质损耗测试仪是由中试控股研发生产,采用 7 寸触模屏、最新 ARM7 单片机、高速 AD 采集电路,并配有后台管理软件。它克服了国内同类产品的诸多缺点,特别适用于绝缘等值电容较大的电气设备(例如:电力电缆、电力电容器、大中型发电机和电动机等)耐压试验,符合 2004 年国家新颁布电力行业标准《超低频高压发生器通用技术条件 DL/T849.4-2004》要求。

ZSHVA-30KV超低频电缆介质损耗测试仪采用了降低试验频率,从而降低了试验电源容量的方法。从国内外多年的理论和实践证明,用 0.1Hz 超低频耐压试验替代工频耐压试验,不但能有同样的等效性,而且设备的体积大为缩小,重量大为减轻,理论上容量约为工频的五百分之一,且操作简单。这就是为什么发达国家普遍采用这一方法的主要原因。


中试控股多年专业制造 ▪ 国家电网.南方电网.内蒙电网.入围合格供应商



中试控股一直致力于从事超低频耐压介质损耗测试装置,检测试验与设备维保三位于一体,集设计、生产、销售的服务商,为客户提供一站式工业产品智能系统解决方案。


电气设备的高压耐压试验是《绝缘预防性试验》规定的最重要项目之一。
耐压试验可分为交流耐压试验和直流耐压试验,交流耐压试验又可分为工频、变频和 0.1Hz 超低频介损测试技术,其中 0.1Hz 超低频介损技术是最新技术,是当前国际电工委员会推荐的技术。我公司新一代本系列超低频介损高压发生器是采用最新
美国技术自主开发的核心产品,采用 7 寸触模屏、最新 ARM7 单片机、高速 AD 采集电路,并配有后台管理软件。
ZSHVA超低频耐压介质损耗测试装置远远高于同类进口产品,特别适用于绝缘等值电容较大的电气设备(例如:电力电缆、电力电容器、大中型发电机和电动机等)耐压试验,符合 2004 年国家新颁布电力行业标准《超低频高压发生器通用技术条件 DL/T849.4-2004》要求。


1.
电压(峰值)0-80kv 灵敏度:0.1kV 精确度:1 % 
2.
波形:超低频正弦波、直流电压,电压正,负峰值误差:≤3%,电压波形失真度:≤1
3.
频率范围:0.1 Hz 0.05 Hz 0.02 Hz 负载范围(超低频测试):10nF–10μF
4.
电流:测量范围:0–70 mA ,灵敏度:1μA ,精确度:1 %
5.
介损:
超低频正弦波电压范围:1–80kVrms 
负载范围:50nF–5μF
分辨率:不低于1x10-6
精确度:不低于1x10-3
测量范围:1x10-3–21000x10-3
介损测量频率:0.1Hz 
电容量范围:50nF-5μF
电阻值范围:30MΩ-10GΩ
体积:48cm*28cm*58cm
重量:45kg
6.
使用条件:户内、户外;温度:-10+40;湿度:≤85RH
7.
电源:频率50Hz,60hz,电压100v -260V±5%
8.usb
通信口。 
9.
使用条件:户内、户外;温度:-10+40;湿度:≤85RH
10.
电源:电压 220V±5%50±5Hz



一机多用
该仪器自身集成符合IEEE 400.2-2013的耐压测试和介质损耗因数诊断模块。可进行电缆交直流耐压测试、外护套测试及故障定位等多种测试。

•强大的输出
输出电压峰值可达29kV,有效值可达21KV。与同品类仪器相比,电容*大10μF,可测试更长距离电缆。输出电流*大可达20mA,比同类仪器所需测试时间更短。

•无限制运行时间
可对电缆进行持续测量,而同品类仪器在连续工作1小时后,需要将仪器停机散热2小时。

•可视化软件
所有的结果可以通过USB或蓝牙进行下载、编辑并生成报告。软件具有图形分析功能,可以更加直观地读取测试结果并与之前测试结果生成对比。

•DDD安全系统
仪器具有两个独立的接地装置(电子和机械放电),确保仪器运行时因电源被意外切断,也能使仪器放电,保证操作人员的安全。

•返回电压保护
防止测试过程中电缆突然上电对人员造成伤害。当仪器检测到外部电压大于100V时,自动切断电源并有红色指示灯指示,保证操作人员安全。

•运输方便
在尺寸,重量(14 kg)方面都具有突出特点,具有防水等级为IP67的非常坚固的水密外壳,减少了额外的运输箱,便于现场测试及运输。

•高清显示屏
具有高清的彩色显示屏(4,3"),可以轻松读取测试结果。

•干性系统
内部无油填充部件,方便用户日常的维护及运输。

•系统可升级
可根据用户的需要添加局部放电测试模块,同时进行电缆耐压、局部放电、介质损耗因数测试。

何谓超低频,根据IEEE 400.2 规定输出频率范围 0.1  0.01 Hz便称为超低频。采用0.1Hz高压发生器产生纯正弦波高压,施加到被测电缆上激发缺陷点的局放,检测系统经耦合电容器分压后接检测阻抗的测量回路,采用脉冲电流法进行局放测量。为何B2HV要采取正弦波呢?首先直流电对电缆损害非常大,超低频余弦也不能测局放和介损。

2012年以来超低频技术的发展推动了各地的应用,广泛的实践应用又促进了标准的形成:IEEEIEC等国际标准陆续纳入并推荐配网电缆的超低频介损、局放、耐压的多功能监测式耐压试验。

是一款10KV电缆超低频介损测试仪,可评估电缆老化程度,电缆健康情况尽在掌握。仅有14kg重量,现场测试一人搞定,使用时间不受限。另外IP67防护等级使其可在恶略环境下使用;特有的电压检测保护以及双放电装置,确保操作人员的生命安全,5公里以内电缆介损测试必备神器!

产品考虑到客户的使用使用情况,可以兼容高压和低压侧采样。高压侧采样的优点是会提高电缆的测试精度(例如10米以下的电缆),低压侧采样的优点是接线少操作简便。

输出电流可达20mA,测试电流的大小决定了测量相同长度及容量的电缆所用的时间长短,长度越长电容越大的电缆对测试电流的要求*越高。而测试输出电流越大则测试速度*越快。


操作说明
1.操作程序
开机、关机、复位
按上述方法连好所有线路之后,就可以将电源开关打开。仪器在微机上电或复位后,自动进入如图 4 所示的界面。在进行连线、拆线、或暂不使用仪器时,应将电源关掉。电源插座上装有保险管。若开机屏幕无显示,应先检查保险管是否熔断,保险管大小应按表 3 提供的数据更换。
首先在图 4 屏上点击“设置”按键会出现图 5 所示的设置参数界面,在图 5 上可根据试验的需要设定好输出频率、试验时间、试验电压、高压侧的过流保护值、过压保护值。修改方法如下:
★ 频率有三种选择:0.1、0.05、0.02,单位为 Hz。
★ 定时修改范围:0-99 分。它规定了试验时间的长短,单位为分钟。
★ 设定电压:范围为 0 至额定值,单位为 kV。它设置了我们所要升至的试验电压。仪器升至这个设定限压值时,就不再升压,并保持在这个峰值下进行等幅的正弦波输出。
★ 设定限压:电压保护值设定范围为 0 至额定值,单位为 kV。它规定了通过试品的电压上限值,当电压超过此设定时,仪器自动切断输出。
★ 设定限流:电流保护值设定范围为 0 至额定值,单位为 mA。它规定了通过试品的电流上限值,当电流超过此设定时,仪器自动切断输出。
(注意:以上电压、电流及仪器显示的测量数据均为峰值。)
(3) 自动升压
按图 4 中的“开始”键后,仪器在电脑的控制下,按如下流程进行升压试验:自检→升压→等幅输出→停机
具体过程如下:
自检过程
控制器自动进入负载检测,若未检测到负载,则如图 6 状态栏中提示信息:“未接负载”,
表示未接升压体或未接容性试品。
图 6 控制器提示未接负载
升压过程
自检成功后,仪器自动进入升压状态,则如图 7 所示,状态栏中提示信息:“正在升压”。
与此同时,计时开始进行。
图 7 控制器提示正在升压
等幅输出
控制器在若干个周期的时间内将电压升至设定值,仪器将进行等幅输出,则如图 8 所示,
状态栏中提示信息:“等幅输出”
当计时达到设定时间,仪器自动停机,则如图 9 所示,状态栏中提示信息:“停止试验”。






(三)串联谐振和并联谐振区别三

 

1、串联逆变器的工作频率必须低于负载电路的固有振荡频率,即应确保有合适的t时间,否则会因逆变器上、下桥臂直通而导致换流的失败。并联逆变器的工作频率必须略高于负载电路的固有振荡频率,以确保有合适的反压时间t,否则会导致晶闸管间换流失败;但若高得太多,则在换流时晶闸管承受的反向电压会太高,这是不允许的。

 

2、串联逆变器的功率调节方式有二:改变直流电源电压Ud或改变晶闸管的触发频率,即改变负载功率因数cosφ。并联逆变器的功率调节方式,一般只能是改变直流电源电压Ud。改变cosφ虽然也能使逆变输出电压升高和功率增大,但所允许调节范围小。

 

3、串联逆变器在换流时,晶闸管是自然关断的,关断前其电流已逐渐减小到零,因而关断时间短,损耗小。在换流时,关断的晶闸管受反压的时间(t+tγ)较长。

 

(四)串联谐振和并联谐振区别四

 

1、并联逆变器在换流时,晶闸管是在全电流运行中被强迫关断的,电流被迫降至零以后还需加一段反压时间,因而关断时间较长。相比之下,串联逆变器更适宜于在工作频率较高的感应加热装置中使用。

 

2、串联逆变器的晶闸管所需承受的电压较低,用380V电网供电时,采用1200V的晶闸管就行,但负载电路的全部电流,包括有功和无功分量,都需流过晶闸管。逆变晶闸管丢失脉冲,只会使振荡停止,不会造成逆变颠覆。

 

3、并联逆变器的晶闸管所需承受的电压高,其值随功率因数角φ增大,而迅速增加。但负载本身构成振荡电流回路,只有有功电流流过逆变晶闸管,而且逆变晶闸管偶而丢失触发脉冲时,仍可维持振荡,工作比较稳定。

 

4、串联逆变器可以自激工作,也可以他激工作。他激工作时,只需改变逆变触发脉冲频率,即可调节输出功率;而并联逆变器一般只能工作在自激状态。

 

5、在串联逆变器中,晶闸管的触发脉冲不对称,不会引入直流成分电流而影响正常运行;而在并联逆变器中,逆变晶闸管的触发脉冲不对称,则会引入直流成分电流而引起故障。

 

(五)串联谐振和并联谐振区别五

 

1、串联逆变器起动容易,适用于频繁起动工作的场合;而并联逆变器需附加起动电路,起动较为困难。

 

2、串联逆变器中的晶闸管由于承受矩形波电压,故du/dt值较大,吸收电路起着关键作用,而对其di/dt要求则较低。在并联逆变器中,流过逆变晶闸管的电流是矩形波,因而要求大的di/dt,而对du/dt的要求则低一些。

 

3、串联逆变器的感应加热线圈与逆变电源(包括槽路电容器)的距离远时,对输出功率的影响较小。如果采用同轴电缆或将来回线尽量靠近(扭绞在一起更好)敷设,则几乎没有影响。而对并联逆变器来说,感应加热线圈应尽量靠近电源(特别是槽路电容器),否则功率输出和效率都会大幅度降低。

 

4、串联逆变器感应线圈上的电压和槽路电容器上的电压,都为逆变器输出电压的Q倍,流过感应线圈上的电流,等于逆变器的输出电流。并联逆变器的感应线圈和槽路电容器上的电压,都等于逆变器的输出电压,而流过它们的电流,则都是逆变器输出电流的Q倍。

 

 

串联谐振的特点是电路呈纯电阻性,端电压和总电流同相,此时阻抗最小,电流最大,在电感和电容上可能产生比电源电压大很多倍的高电压。

 

在电力工程上,由于串联谐振会出现过电压、大电流,以致损坏电气设备,所以要避免串联谐振。

 

在具有电阻R、电感L和电容C元件的交流电路中,电路两端的电压与其中电流相位一般是不同的。如果调节电路元件(LC)的参数或电源频率,可以使它们相位相同,整个电路呈现为纯电阻性。电路达到这种状态称之为谐振。

在谐振状态下,电路的总阻抗达到极值或近似达到极值。按电路联接的不同,有串联谐振和并联谐振两种。科学和应用技术上应充分利用谐振的特征,同时又要预防它所产生的危害。

 

谐振又称“共振”。振荡系统在周期性外力作用下,当外力作用频率与系统固有振荡频率相同或很接近时,振幅急剧增大的现象。产生谐振时的频率称“谐振频率”。电工技术中,振荡电路的共振现象。电感与电容串联电路发生诸振称“串联谐振”,或“电压谐振”;两者并联电路发生谐振称“并联谐振”,或“电流谐振”

 

谐振,即物理的简谐振动,物体的加速度与偏离平衡位置方向上的位移成正比,且总是在指向平衡位置的回复力的作用下的振动。谐振的动力学方程式是F=-kx 谐振的现象是电流增大和电压减小,越接近谐振中心,电流表电压表功率表转动变化快,但是和短路的区别是不会出现零序量。在物理学里,有一个概念叫共振:当驱动力的频率和系统的固有频率相等时,系统受迫振动的振幅最大,这种现象叫共振。电路里的谐振其实也是这个意思:当电路中激励的频率等于电路的固有频率时,电路的电磁振荡的振幅也将达到峰值。实际上,共振和谐振表达的是同样一种现象。这种具有相同实质的现象在不同的领域里有不同的叫法而已。

 

含有电感线圈和电容器的无源(指不含独立电源)线性时不变电路在某个特定频率的外加电源作用下,对外呈纯电阻性质的现象。这一特定频率即为该电路的谐振频率。以谐振为主要工作状态的电路称谐振电路。无线电设备都用揩振电路完成调谐、滤波等功能。电力系统则需防止谐振以免引起过电流、过电压。

 

电路中的谐振有线性谐振、非线性谐振和参量谐振。前者是发生在线性时不变无源电路中的谐振,以串联谐振电路中的谐振为典型。非线性谐振发生在含有非线性元件电路内。由铁心线圈和线性电容器串联(或并联)而成的电路(习称铁磁谐振电路 )就能发生非线性谐振 。在正弦激励作用下,电路内会出现基波谐振、高次谐波谐振、分谐波谐振以及电流(或电压)的振幅和相位跳变的现象。这些现象统称铁磁谐振。参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销售热线

  • 400-046-1993全国统一服务热线
  • 销售热线:027-83621138
  • 售后专线:027-83982728
  • 在线QQ咨询: 149650365      
  • 联系我们

 

增值服务

  • 三年质保,一年包换,三个月试用

 

 

 

 


 

版权所有:湖北中试高测电气控股有限公司 1999 鄂TCP备9912007755号